荣获“青岛理工大学十大师德标兵”称号的张敏霞教授,是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的老师。她忠于职守,恪职笃学,兢兢业业,师德高尚。在教学第一线上,二十八年如一日,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的教学形式、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认真严谨,爱岗敬业
从事教学28年来,张教授以良好的职业品德和个人修养,克服自身的困难,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尤其是在临沂校区举步阶段,近年来往返于市北、黄岛和临沂校区,引领着临沂校区的年轻教师站稳讲台。
记者联系时,张教授正在临沂校区授课,无法当面采访。电话中,张教授语气和蔼、态度和气,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耐心的回复。
张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到知识衔接自然、流畅,才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功夫要做在课前。每次上课前,张教授都会模拟课堂情境反复斟酌课件,包括课程内容的呈现模式、先后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容量。
处理好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张教授表示,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关系,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含义,每章开篇就讲清楚本章内容的引出以及与之前知识点的衔接,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可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
张教授认为,学习效果是可以从学生的听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答疑的频度及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判断出来的。“我特别注意课堂听课的状态,如果大部分学生听课状态萎靡,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乐观,这时我就要调整讲课的模式和内容,一方面想办法提高你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加一些现实的示例,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在实际教学中,张老师较早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她的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师生融洽。
平和亲近,亦师亦友
认真细致、严谨负责,这是同学们对课堂上的张敏霞教授的评价。那么课堂以外的张敏霞教授又是怎样的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张教授的学生。
刚刚听过张教授VB课程一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开课时他曾问过张教授一个问题:“这门课有什么用?”张教授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学数学有什么用。”这位同学说是为了算数。张教授又问道:“必须自己算吗?”这位同学就意识到了可以用计算机。然后张教授渐进式的告诉这位同学,计算机是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并补充说不要期待具体哪一门课程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直接的作用,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习者学习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素质。“张老师的话说的很有道理,而且非常亲切,也让我轻松愉快就意识到了这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张教授的平和亲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深有感触。在采访中电话突然中断,再打过去已是无法接通。就在记者疑惑不解时,张教授的电话就打回来了。她先是致歉,又解释说手机没电了,刚刚充了一点儿就赶紧打回来了。这一瞬间,记者感受到张教授作为一位老师的用心与真诚,感受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
潜心治学,硕果累累
身为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理事,张敏霞教授一直努力探究和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并积极参加社会及行业活动。
近几年,张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和校级教研和科研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3项;负责的省级教研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课程建设的探讨与实践》获得鉴定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国内领先的教研项目;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并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校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和校优秀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开发表教研及科研论文10余篇。
张教授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积累,张教授编写教材以服务于教学,作为第一主编在国家一级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5部,深得教材选用者好评。
张教授多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和同行的肯定和认可:曾荣获山东省教育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一项;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此外,曾获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课件比赛二等奖,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称号、“校教学拔尖人才”称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青岛市建工标兵”称号以及“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