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旧版
  • EN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5人,硕士生导师88人;教授11人,副教授77人。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类和能源与动力(电气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9个本科专业。

学院注重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激发基层活力,培养骨干成长,促进业务提升,形成上下贯通、有力协同的工作局面。党建考核连续获评优秀,年度总体考核名次持续提升,2022年首次进入全校前三,2023年继续保持前位。近年来, 20多个精品党课、主题党日、“我和我的支部”作品获省、市、校级表彰,成果入选山东省委组织部评选的2023年度全省百部优秀党课、全省主题党日典型案例集、全省高校“精品党课”评选活动三等奖;获批青岛市统战智库课题、统战理论调研课题11项;电气教研室党支部获学校推荐参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了“全国首批教育世家”“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一系列典型。

学院以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工程认证三大理念,狠抓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学科专业水平持续提升。学院7个可申报专业实现专业认证全覆盖,其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4个专业已顺利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一流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课程4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教材2部,省重点教改项目3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新增省级特色化软件学院和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新增两个一级硕士点,获批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年软科排名进入全国前50%。

学院出台《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推行团队任务目标管理,实施团队动态调整机制。经过多轮优化遴选形成了12支稳定的学术团队,以“团队传帮带” 的方式,提升教师产学研用能力,成为高水平专业建设、创新性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学科融合、队伍汇聚、科研平台整合;精心组织各类基金项目和科技成果申报,构建专家团队配对定制化精准指导。近三年纵向项目立项48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0项,市厅级项目8项;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各类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1项;签订社会服务合同149项,总金额3649.1万元;其中百万以上项目6项;其中成果转化项目47项,金额894.5万元;获批市厅级科研平台7项。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打造“筑梦合唱”“论剑读书”“行走研学”等育人品牌,通过各类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思所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形成师生协同、多维联动的育人合力, 荣获“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逐梦合唱团编排的合唱、吟诵等作品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奖励,是我校首个省大艺展一等奖、省合唱比赛一等奖和省高雅艺术展演团体获得者。论剑读书会聘请作家铁流、文学翻译家林少华等为通识教育导师,定期来校开办讲座,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团获批国家重点团队20余个、省级以上表彰20余项,在喀什、延安、贵州、临沂等各地以及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中国院子、青岛港、华电等研学20余次,邀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获得者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院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完善的竞赛育人体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大创项目获批国家级36项、省级38项,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20余项、省级奖励1500余项,占全校获奖总量的40%;承办“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高规格赛事;研究生创新成果、优秀论文、优质课程、教学成果、案例库项目等省级以上成果达到18项。《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以及学习强国、山东教育发布等重要媒体对学院科技创新、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予以专题报道。

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系建设,近五年考研率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与技能满足岗位需求,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单位的充分肯定,实践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较好,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工作稳定程度较高。近三年,毕业生满意度均高达99%左右,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毕业生能够从事各行各业相关信息技术等相关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在国家电网、中铁、中建、字节跳动、美团等知名企事业位就业。

近三年来学院研究生报考率持续上升,招生数量逐步增长,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奖6项;省级研究生优秀论文3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项目5项;同时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战火佳绩,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相关经验做法《“四驾马车”驱动信息类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在《光明日报》报道。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方资源和场景优势,建立了包括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文森特(青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60多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及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打造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致力于校企合作培养,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条件和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与山东省产业研究院、峰岹科技、浪潮优派科技、青岛天一等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共建导师团队。

信以致远,息纳百川。站在历史的新潮头,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扎实推进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院徽简介

根据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精神品格深刻凝练而形成的院徽,是学院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设计感与生动的象征寓意。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议、反复修改、院内公示等程序,学院最终确定了院徽设计方案,即日起正式启用,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设计说明

院徽外形以圆形为基础,整体采用深蓝色的配色方案,与校徽相承相和,学校名称和英文简写QUT代表了学院作为学校教学院部的身份,院徽整体图案结构紧促、简约大方,彰显学院沉稳厚重精神品格和和自由活跃的学术追求。

中心图案的设计原型为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时期至高无上的宗教礼器和神权象征,寓意后代繁衍不息,生活富足。2018年初新组建的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必将如“龙之初”一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心图案由学院名称的英文简写字母“i”、“c”、“e”组合变化而成,中心纹样似浪似云,结合青岛海洋城市元素,象征着信控学子必将踏浪而来,直上九霄。中心图案整体造型“E”,也是英文Education的首字母,代表学院立德树人、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信控师生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引领和助推信息产业腾飞,勇做信息科技领跑者的坚强意志。

二、使用说明

1.院徽是学院重要文化标识,全体师生应尊重和爱护院徽,遵守使用规范,不得随意更改院徽的字体、颜色和组合方式。

2.院徽的使用应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庄重、醒目、协调。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将院徽用作商标和广告。

3.院徽具有唯一性。自启用之日起,学院各科室自行设计使用的各类logo等标志应停止使用。

4.院徽由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晖老师设计,版权归学院所有,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和管理。

院训介绍——信以致远,息纳百川

(1)信:取“信息与控制工程”首字同音同字;从人从言,本义谓“诚”(《说文》),言合于意(《墨子经》);《国语·晋语》中有“定身以行事谓之信”,意指在行事时坚持自身人格;《论语·为政篇》中更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为人不讲诚信则不能行事;喻意持守诚信、去伪存真,也意指校训之“严谨、求实”。与“新”谐音,喻意突破、发展,也意指校训之“创新”。

(2)致:从至从夊,有给予、达到之义,也表示极、尽;喻意勤勉、积累、厚积薄发,也意指校训之“勤奋”。

(3)远:从辵袁声,既有空间维度的辽阔深远之意,又有时间维度的长久远大之意;喻意志存高远,放眼世界。

(4)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是“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的意思;喻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院师生为实现远大理想而砥砺前行、不断奋进,追随真知、创建未来的决心。

(5)信以致远: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师生为代表的信息人,先立身,再树业,以“信”为立身根本,在复杂多变、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牢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遵从陶行知先生教诲,为师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生则“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秉持诚信之心,纵横四海,实现远大理想。

(6)息:取“信息与控制工程”次字同音同字,与“溪”字同音;从心从自(鼻),由心而发、生机勃勃;喻意我院师生锐意进取的决心和愿意终生学习、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品格,以及“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也代指信息,信息是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的普遍联系方式,有传递、传输、流动、控制之意,意指我院现有的信息领域三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各专业以及将要建设发展的信息类其他学科。

(7)纳:从糸从内,本义指“丝被水浸湿”(《说文》);诸葛亮《出师表》中有“察纳雅言”之说,意指收藏、采纳,也有择优选取之意;喻意明辨是非、包容接纳、掌控、布局。

(8)川:本义为河流、水道,或指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也有贯穿、流动之意,静则喻意科技知识创新,动则喻意各学科、领域、行业中贯穿发展始终的中心基本问题,也喻意传递知识、传承文化、传扬精神。

(9)百川:本义为江河湖泽的总称,指众多河流;静则喻意多元化的世界、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多领域的知识应用,动则喻意我院教职工及一届届桃李有如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的多学科、多领域和多行业中,建功新时代。

(10)纳百川:取自“海纳百川”,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喻意我院师生认识世界、包容世界、认识世界的胸怀和追求,也喻意在不断奋进的过程中始终把控正确方向、统揽全局的胆识与谋略。

(11)息纳百川: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师生为代表的信息人,怀揣赤子之心,静则韬光养晦,动则勇往直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服务行业、工作岗位追求真知、创造未来,弘扬“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尽显时代精英本色。